說起“四件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床品四件套,在下面這個案例里,“四件套”的意思是包括銀行卡、身份證復印件、U盾、電話卡四種能夠進行交易的信息資料。一個收買、倒賣、使用公民信息的黑色鏈條浮現(xiàn),“四件套”里的秘密也被公之于眾。
賣個人信息“四件套”
一套最高收益上千元
新民市的小王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一次,他聽學長說校外有個朋友開淘寶店要刷業(yè)績,幫忙辦張空銀行卡就可以收到80元錢。小王沒想到賣一張空銀行卡就能得到這么多錢,于是回到宿舍和舍友說了這件事。幾個小伙子當即到指定銀行辦理了銀行卡,并將辦好的銀行卡、密碼、和U盾連同身份證復印件一起給了學長,每人得了80元。
與小王等人出賣自己身份信息不同的是,湖南的小唐是產業(yè)鏈上的初級一環(huán)。小唐是1992年出生的,他上網時發(fā)現(xiàn),不少人倒賣個人信息“四件套”。先花50到150元左右的價格從學生、務工人員手中購買,而后通過論壇或者QQ群、微信賣出去,一套最少能賣500元,多了能賣1000元以上。小唐很快就摸清了門道,開始了他的卡販生涯。期間,小唐在QQ群里認識了一個沈陽買主,對方大量購買“四件套”。
制造賬戶被盜假象
騙保團伙瘋狂作案
這個沈陽買主就是孫某某,他是沈陽市大東區(qū)人,雇傭了萬某某和李某共同作案。先從卡販處大量收購“四件套”,而后用購買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冒用他人身份大量注冊支付寶賬戶并購買賬戶安全險,而后向賬戶存款,再將支付寶賬戶內存款全部轉出,進而制造賬戶被盜假象。
由于支付寶規(guī)定一部手機只能報案一次,于是孫某某下載了刷機軟件,頻繁改變手機型號和MIF串碼。孫某某、萬某某等人用手中掌握的上百個銀行賬戶用于存入、轉出涉案款項和接受理賠,總計虛假報案近百次,騙取保險金數(shù)十萬元。但看似牢固的偽裝不能保護孫某某太久,很快支付寶公司就通過網絡監(jiān)察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了騙保的行為,并立即報案。今年3月,孫某某、萬某某騙保團伙全部落網。
孫某某等到案后陸續(xù)交代了包括小唐在內的多名上游卡販。今年4月,小唐、宋某某、鄧某等人也被沈陽市公安局大東分局民警從各地抓獲。
“一張即可能構成犯罪”
時刻警惕貪婪僥幸心理
沈陽市大東區(qū)人民檢察院依法受理了孫某某、萬某某、小唐、宋某某等關聯(lián)電信網絡犯罪案件,經過縝密審查和細致工作認定,除鄧某涉嫌侵犯公民信息罪外,孫某某、萬某某、小唐、宋某某四人均涉嫌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依法將涉案五名犯罪嫌疑人悉數(shù)批準逮捕。系列案件成為沈陽市大東區(qū)人民檢察院鏈條式打擊電信犯罪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法律規(guī)定,“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涉及信用卡1張以上不滿5張的”,即構成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耙粡埣纯赡軜嫵煞缸铩?,足見入罪門檻之低和懲處標準之嚴。
檢察官表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網絡也絕不是犯罪的法外之地,希望大家多些警惕、少些貪念;少些自作聰明、少點僥幸心理,對法律和道德多些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