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牽動著百姓的悲歡冷暖。處理不好,可能雙方就此埋下心結,導致“一代官司三代仇”。調解無疑是實現“案結事了”的最佳解決方案。在全省調解工作會議上,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六家單位分別作了經驗交流,介紹了近年來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我省調解工作的新發(fā)展新成績。
當好“四員”下足“四功”
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代院長 朱海濤
大連中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助推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當好“指導員”,在提升人民調解工作質效上下功夫。開展豐富多樣的調解業(yè)務指導20余次,參訓人數9000人次;設立訴訟服務站、法官聯絡點等 591個,對接鄉(xiāng)村、社區(qū)等基層治理單位 881家。當好“保障員”,在協同推進矛盾糾紛化解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與司法行政機關建立聯合機制,與全市149家基層司法所實現對接;將全市683家司法所、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納入人民調解平臺。當好“引導員”,在助推人民調解作用發(fā)揮上下功夫。將九類案件推送至對應的人民調解、行業(yè)調解組織先行調解。當好“ 戰(zhàn)斗員”,在主動融入社會治理體系上下功夫。廣泛開展“法官進鄉(xiāng)村”、巡回審判等工作,總結分析重點訴源高發(fā)特點及原因,發(fā)出司法建議149份。
用“雷鋒精神”激發(fā)新活力
撫順市司法局局長 李月
撫順市司法局將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與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有機融合,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主渠道作用,為助力推動全面振興新突破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撫順市司法局始終堅持用雷鋒精神為司法行政隊伍賦能鑄魂,采取調解員、輔警“多員合一”等形式配齊配強人民調解員隊伍。以3611名人民調解員、198名村(居)法律顧問、4375名“法律明白人”共同組成了扎根基層、化解矛盾的中堅力量。兩年來,全市各級司法行政系統把“雷鋒式”主題元素嵌入規(guī)范化司法所建設,融入調解業(yè)務培訓等各種專項活動,總結出“四心五勤”、“聽、察、釋、辨、勸、和”六字工作法等人民調解經驗,培育了一批“雷鋒式”人民調解模范。
今年以來,撫順市成功調解矛盾糾紛9978件,調解案件連年增長,有效遏制了治安、訴訟、信訪案件增量,為社會平安穩(wěn)定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贊譽。
把訴訟服務送到家門口
沈陽市和平區(qū)人民法院院長 宋麗君
和平區(qū)法院在搭建平臺上下功夫、在創(chuàng)新服務上花力氣、在健全機制上做文章,形成了具有和平特色的訴前調解工作模式。
今年以來,新收訴前調解案件13513件,已結12966件,調解成功 6249件,成功率48.2%。
制定《民事訴前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等6項機制,規(guī)范訴前調解工作、加強訴前調解隊伍建設。制定《適老型訴訟服務、訴前調解機制工作方案》,把訴訟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構建“1+2+3+N”訴調隊伍。組成由1名副庭長統籌安排,2名員額法官對口指導,3名法官助理委派案件、報結督辦及31名專職調解員參與的訴調隊伍。
設置各類訴前調解室19間,與省銀行業(yè)保險業(yè)糾紛調解中心等57家單位形成工作對接。
與區(qū)總工會、區(qū)人社局共建全省首家勞動爭議智慧調解中心,截至目前,調解成功案件960件;實現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基層自治組織覆蓋率100%,法官、專職特邀調解員各20名對接全區(qū)10個街道、125個社區(qū)(村)化解糾紛百余件。
“評理說事點”不讓糾紛發(fā)芽
黑山縣司法局局長 楊宗文
黑山縣司法局進一步強化“評理說事點”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基礎性、主力軍作用,在防止矛盾激化、信訪維穩(wěn)、社會治安中發(fā)揮源頭防范和標本兼治作用,不斷把“評理說事”工作向縱深推進。
黑山縣司法局以“防、調、轉、引、幫、控”矛盾糾紛六字工作法為基本遵循,使“評理說事點”成為黨委政府的得力助手。
在黑山縣半拉門鎮(zhèn)評理說事點成功經驗的推動下,全縣“評理說事點”掀起工作熱潮,實現了群眾的矛盾交給群眾化解,變被動調解為主動調解,變事后調解為事先防范,有效減少矛盾糾紛進入行政、司法渠道,大大提高基層自治水平。
2020年以來,“評理說事點”共收集信息線索18000余條,解答法律咨詢1萬余次,化解矛盾糾紛7000余件,開展宣傳教育680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幫助960余件次。
一大批糾紛在初始階段案結事了
朝陽縣人民法院院長 房森磊
近年來,朝陽縣法院按照“三步走”戰(zhàn)略鼎力支持、指導、保障人民調解工作,實現了一大批糾紛在初始階段案結事了。
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匯聚解紛合力。制定調解人員培訓方案,“ 線上線下”組織轄區(qū)7個調解委員會和 28 名人民調解員開展業(yè)務培訓12次;與20個調解組織建立訴調對接機制,與司法局聯合選聘14名特邀調解員。
堅持“抓前端、治未病”,深化訴源治理。與司法局聯合印發(fā)《朝陽縣“ 四所一庭”聯動示范基地創(chuàng)建工作方案》,4個法庭化解矛盾糾紛128 件。按照“ 1+N”模式設置4個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和8個“法官工作站”,創(chuàng)新性應用邊調解、邊調研、邊總結、邊建議、邊宣傳的 “五步法”,年均成功化解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100件以上,新收同類案件數連續(xù)保持20%以上降幅。
堅持“抓到底、促落實”,實質化解糾紛。全院干警結對包聯服務2000余戶村民,為人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67項。今年以來共司法確認380件,自動履行率達80%以上。
按下小微金融解紛“快捷鍵”
營口自貿區(qū)調委會主任 范人偉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營口片區(qū)人民調解委員會重點依托法律、財政、金融等各方專業(yè)人才形成優(yōu)質服務資源,重點提供小額金融商事糾紛、勞動糾紛、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服務。自2021年8月試運行以來,累計處置調解糾紛案件58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到了97%以上,為各方申請人挽回經濟損失1750余萬元。
為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營口自貿區(qū)調委會積極與營口市司法局、西市區(qū)人民法院自貿法庭、公安派出所、律師事務所等銜接配合, 在調委會成立之初,累計免除被申請人借款利息、違約金共計420余萬元。通過兩年多的運營發(fā)展,調委會打造了以化解金融糾紛為主的特色調解品牌,為全國金融糾紛調解提供了自貿區(qū)先行先試創(chuàng)新經驗。
營口自貿區(qū)調委會堅持以創(chuàng)新作為提升調解水平的新動力,自主研發(fā)了金融糾紛多元一體化調解系統。該系統實現智能案件分配、數據加密、一鍵式外呼、一鍵式短信發(fā)送、一鍵式調解函生成等功能,對人民調解程序進行一體化改造,在提升調解工作效率的同時,保障各方當事人的數據信息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