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遼陽縣下達河鄉(xiāng)村民張大哥想要辦一份無犯罪記錄證明。他走進遼陽縣公安局下達河派出所人工智能綜合大廳,卻沒見到民警的身影,只聽見熱情的招呼聲——“同志您好,我是智能值守警官‘小遼’,已為您呼叫我的同事,請稍等?!?
打招呼的是遼陽縣新“聘請”的人工智能警官“小遼”。但業(yè)務誰來辦?別著急,“小遼”馬上幫你聯(lián)系。僅幾秒鐘的時間,張大哥面前的屏幕就響起電話等待接通的“嘟嘟”聲,然后一名民警出現(xiàn)在屏幕中,他說:“您好,我是遼陽縣網(wǎng)辦中心民警,請問您要辦理什么業(yè)務?”
在得知張大哥的需求后,民警在視頻中接著說:“那請您把身份證放在下方的證件采集區(qū),我需要進行拍照。然后也請您面對這個攝像頭站好,我再給您拍個照。拍照后我就給您辦理?!?
張大哥按照民警的話一一操作,然后只聽“嗡嗡”的打印聲,屏幕下方的打印設備口就將張大哥的無犯罪記錄證明“吐”了出來。
遼陽縣地域面積占全市面積一半以上,典型的地廣、人稀、路遠,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遼陽縣公安局對派出所窗口業(yè)務及流程進行全面梳理、重構(gòu),逐步探索,在政務大廳公安窗口、15個派出所和車管所服務大廳全部實現(xiàn)“一窗通辦”的基礎上,在下達河派出所試點探索推出“警民一鍵通”智能屏系統(tǒng)及迭代升級窗口綜合智能系統(tǒng)。
“小遼”警官就是這套智能系統(tǒng)的“服務員”和“聯(lián)絡員”,其會有針對性地通過AI平臺向所內(nèi)的民警發(fā)出提醒信息,通知民警趕往綜合窗口為群眾辦理相關事宜,或啟動與遼陽縣公安局網(wǎng)辦中心的視頻通話,由網(wǎng)辦中心民警代為受理。
遼陽縣副縣長,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寶天說:“我們現(xiàn)在通過‘小遼’警官,能夠為群眾在線辦理無犯罪記錄證明、補辦戶口簿等40項政務事項。下一步,我們將會讓‘小遼’警官在全縣鋪開,用科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xiàn)群眾‘零’等待。”
“小遼”警官通過視頻通話快速為群眾辦理業(yè)務
微 評
我在,我們在
警力不足,一直是困擾基層公安工作的一道難題,“智慧+”就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近年來,全省公安系統(tǒng)為了更好服務群眾,持續(xù)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探索數(shù)智賦能為服務“加碼”,用心用情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小遼”警官的出現(xiàn)不僅緩解了警力不足,更實現(xiàn)了群眾“零”等待。無論何時,只要群眾來到綜合窗口,“小遼”警官就會第一時間打招呼,并且通過視頻通話瞬間拉近民警和辦事群眾的“距離”。
只要群眾有需求,我在,我們在,這就是科技賦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