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班人:大連市中山區(qū)老虎灘街道虎山社區(qū)工作人員
當班日志:打掃社區(qū)衛(wèi)生,看望患病居民
張娜(左一)看望癱瘓居民
在大連市中山區(qū)老虎灘街道虎山社區(qū)愛心樓院內(nèi)一位癱瘓多年的居民家中,沒有上演常見的救助故事,室內(nèi)樸素卻很干凈,病人臉上洋溢著歡笑,老伴兒不但把病妻照顧得很好,還能抽出時間參加平安志愿者活動去幫助別人,而且樂此不?!?月14日,記者跟隨虎山社區(qū)黨總支書記張娜和綜治專干王春梅一起來到這里,學做一天網(wǎng)格員,并感動于這里的整潔、祥和及生生不息。
這里是由4棟居民樓圍成的小院,是大連一處普通的民居。記者首先來到位于一樓的陽光家園老虎灘殘疾人照料站,街道退休干部、樓院居民王愛杰正在教授十幾名有智力障礙的“孩子”背誦詩詞和制作手工鉆石畫。這些“孩子”(他們中有些人生理年齡已成年,智力發(fā)育卻遲滯)都叫王愛杰“媽媽”。
記者(中)學著做手工鉆石畫
記者現(xiàn)場體驗了一把手工鉆石畫的制作,用點鉆筆粘起一個顆粒,小心翼翼地放在底畫相應的位置,這個過程并不輕松。成千上萬個顆粒粘成一幅畫,“孩子們”可能要忙活一個月,這對鍛煉他們的耐性、動手能力等有很大的好處。王愛杰“媽媽”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安安靜靜做點事,幾年來自費購置手工鉆石畫材料,已經(jīng)花費了兩萬多元。
在樓前的小院里,記者、張娜、王春梅和十幾位平安志愿者一起打掃衛(wèi)生時,看到墻壁上貼著一封用大紅紙寫的感謝信,這是樓院居民得到志愿者的幫助后樸實的回應。
在志愿者喬洪天家中,記者見到了他癱瘓多年的妻子。這位患病居民雖然不能起身迎客,氣色卻并不萎靡,衣著干凈、儀容整潔,臉上洋溢著陽光般的笑容,她親切地拉著張娜的手說著:“過年好!”屋子不大,沒有精美的裝飾,雖然樸素卻收拾得一塵不染,就像它的女主人一樣,絕不邋遢。憨厚的喬洪天熱情地招呼著大伙,他把病妻照顧得很好,還能抽出時間去幫助鄰里。這個家沒有被病魔摧垮,反而釋放著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記者(右二)采訪樓院帶頭人
記者還在居民周淑梅家中看到類似的場景,這位阿姨在多年照顧腦中風老伴兒的同時,還積極投身于平安志愿者隊伍的活動。
志愿者安娜義務為智力障礙者和居民們理發(fā),老勞模徐勁強自備工具修理居民樓防盜門,志愿者隊伍每天19時30分的治安巡邏雷打不動……這一組組鏡頭的背后,有著81歲的樓院自治帶頭人李增普的默默付出。
敬愛老人,慈愛家人,友愛鄰里,關愛樓院,熱愛社會。
修身齊家,和睦安家,孝悌傳家,讀書育家,積善興家,勤儉持家。
李增普和他帶起來的24人平安志愿者隊伍,踐行著這“五愛六家”的愛心樓院宗旨,在大連平凡的一隅,描繪出一幅祥和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