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丹東市“致敬最可愛的人”志愿服務項目是2015年5月抗美援朝紀念館成立的“致敬最可愛的人”志愿團,圍繞尋找最可愛的人、關愛最可愛的人、講述最可愛的人、銘記最可愛的人四個項目開展的活動。十年來,志愿團已經(jīng)吸納社會各界多支志愿者團隊,參與項目的志愿者人數(shù)已達1500余人。他們時刻銘記歷史,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這個項目榮獲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在烈士墓前,抗美援朝紀念館的志愿者與烈士家屬視頻連線。
丹東有十多個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從2015年起,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有一群人到各個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這群人就是丹東“致敬最可愛的人”志愿團的志愿者。
尋找最可愛的人
丹東安葬著3000余位志愿軍烈士,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外省市的烈士。然而,有的烈士的家屬只知道當年烈士安葬在丹東,至于在丹東哪里并不清楚。十年間,志愿者們幫助近百名烈士親屬尋找到烈士在丹東的安葬地。
內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榆樹林村的莫金輝兄弟多年來多次到有關部門及部隊打聽爺爺——志愿軍烈士莫文軒的安葬地,2023年8月,“致敬最可愛的人”志愿團通過地名查找、同音字篩選、信息比對,經(jīng)過不懈努力,終于確定了莫文軒烈士的安葬位置。當莫家兄弟站在莫文軒烈士的墓碑前,心中百感交集,苦苦尋親終夢圓。
今年4月3日清早,在丹東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抗美援朝紀念館志愿者程豫手拿白毛巾輕輕地擦拭山東濟南的李忠芳烈士的墓碑,然后輕輕地放上花籃。志愿者徐嘉鴻打開手機,與遠在山東濟南的李忠芳的侄子李洪新視頻連線,程豫代表烈士親屬,向烈士墓碑三鞠躬。李洪新情不自禁地說:“雖然不能來到丹東親自祭掃,但是通過視頻連線,也能夠和叔叔在‘云端’見面了?!?
從2015年起,志愿團每年在全市發(fā)起“我替志愿軍烈士親屬去掃墓”活動, 不只在清明節(jié),在國家公祭日、抗美援朝紀念日、烈士犧牲日等都會開展這樣的活動。
關愛最可愛的人
志愿團成立以來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志愿軍老戰(zhàn)士服務。每年的相關節(jié)日,志愿者們都會給老英雄們送慰問品,進行文藝表演。志愿團還為生活有需要的老戰(zhàn)士提供幫助,將老戰(zhàn)士們聚在一起,開展聯(lián)誼活動,填補了丹東地區(qū)志愿軍老戰(zhàn)士交流聯(lián)誼平臺的空缺。
志愿者花建東還與丹東市關工委的工作人員一起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邀請志愿軍老戰(zhàn)士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讓小學生從小就種下崇尚英雄的種子。
講述最可愛的人
志愿團將搜集到的抗美援朝相關史實資料整理撰寫為思政黨課,深入社區(qū)、企業(yè)和基層黨組織,講述抗美援朝故事,讓青年黨員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其中以志愿軍戰(zhàn)士所撰寫的家書整理而成的“素箋傳深情 熱血鑄忠誠——品讀紅色家書中的抗美援朝精神”思政課在企業(yè)和基層黨支部宣講后反響熱烈,讓更多人銘記歷史,傳承抗美援朝精神。
銘記最可愛的人
志愿者在走訪志愿軍老戰(zhàn)士和其家屬時,還征集抗美援朝相關文物:軍裝、勛章、立功證書、喜報和家書等,最難能可貴的是征集到了“七一勛章”獲得者孫景坤的立功證書,將這些文物整理展出,更能夠銘記歷史。
十年堅持,“致敬最可愛的人”志愿團用不間斷的行動詮釋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英烈的敬仰、對抗美援朝精神的傳承,讓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時代煥發(fā)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