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沈陽市渾南區(qū)人民檢察院“木蘭團隊”檢察官堅持以柔性手段化解矛盾糾紛,既以法理厘清責任邊界,又以情理軟化對立情緒,她們貫徹“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要求,堅持把小案辦好辦精、辦到極致。
辦案人:劉曉楠
職務:沈陽市渾南區(qū)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
那是一個平靜的下午,我正坐在我院的“木蘭檢察為民實事崗”值班,突然聽到門外傳來輪椅碾過地面的細微聲響,抬頭望去,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趕忙起身扶住輪椅,他布滿皺紋的手緊緊攥住我的手腕,聲音發(fā)顫:“檢察官同志,我實在走投無路了……”
來人是張大爺,62歲,沒有穩(wěn)定工作,一直打零工賺錢,生活雖然不富裕,但也夠養(yǎng)活自己??山陙恚瑥埓鬆斏眢w狀況越來越差,三年前的一場重病徹底擊垮了他,如今只能依靠輪椅行動,每月都有一筆不小的醫(yī)療費支出。張大爺顫抖著遞來一沓泛黃的病歷,每一頁都記錄著病痛的折磨……“如果能自己干活掙錢,我也不想拖累兒子,他也不容易,可實在是難以支撐……”張大爺?shù)穆曇粼絹碓降?,眼眶通紅,“朋友告訴我可以來檢察機關尋求幫助,你們看我這符不符合支持起訴條件?”
我知道這類贍養(yǎng)糾紛的復雜性——既要遵照法律規(guī)定,又需兼顧血脈親情。我當天便受理案件。隨后幾天,我和檢察官助理走訪社區(qū)、調取醫(yī)療記錄、核實收入證明……隨著證據逐漸完善,事情的脈絡逐漸清晰:張大爺已經喪失勞動能力,而且多年前已經離異,獨子小張確有贍養(yǎng)義務。然而,當我撥通小張電話時,聽筒里傳來的卻是一聲沉重的嘆息。
初次見面時,小張垂著頭坐在調解室角落,雙手無意識地搓著衣角?!拔也皇遣幌牍芪野?,可我連自己都難……”他低聲解釋。原來,小張也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收入微薄,還要撫養(yǎng)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
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是全社會的共同期望,但同時,我也能體會小張的窘迫。我翻開張大爺?shù)牟v,指著密密麻麻的診療記錄問道:“你知道你父親為了不拖累你,獨自吃了多少苦嗎?”小張的指尖猛然一顫。我繼續(xù)說道:“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法律要求,也是人倫常情。張大爺需要的贍養(yǎng)費,是為了滿足其基本生活所需。及時妥善解決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也能讓老人安度晚年?!?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與張大爺父子溝通。通過親情倫理、法律規(guī)定等多角度的勸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xié)議,小張按時支付贍養(yǎng)費,并承諾對張大爺?shù)纳罱o予更多的關懷照料。簽字時,我聽見張大爺輕聲說:“謝謝你沒讓我們父子對簿公堂?!?
那一刻,我對“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這一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高質效”,其核心要義絕非止步于程序的完備,更要致力于將法律規(guī)定轉化為具體的關懷,在恪守法律底線的框架內,修復受損權益,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解與社會秩序的恢復。